工作人员开展测试。
不仅颜值高,实力也不俗。“基于环境感知、高精地图、决策规划、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开发的第三代安凯L4级自动驾驶车型,车辆通过激光雷达、摄像头等感知设备进行感知融合,能够准确感知车辆运行障碍物,利用高精度定位、自主导航规划、智能调度等技术,实现循线行驶、自主启停、自主巡航、自主避障、自主并线、路口通行、紧急制动等多种自动驾驶功能。”据安凯客车工作人员介绍,车辆装载有C-V2X智能车载终端(OBU)与路端和云端进行通信,实现车路云协同控制。
和5G示范线上运行的L3级智能驾驶客车一样,此次公交体验线车辆还采用数字孪生、3D渲染等技术打造的AR人机交互系统,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,“可向乘客展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环境识别情况,从而提升乘客对系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。”
车辆能够实现实时局部路径规划功能
车是安凯客车,自动驾驶系统却来自另一家企业——智行者。
对于这家企业和其自动驾驶系统,合肥人应该也不陌生,整日忙碌在合肥南站参与防疫的自动驾驶车均来自于智行者。“考虑到车辆需要运行于规划的示范公共交通线路和园区场景,所以我们重新对车辆进行智能化、体验感升级。”据智行者工作人员介绍,升级后的车辆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,能够准确感知车辆运行障碍物,可通过卡尔曼滤波对障碍物轨迹进行预测。
“对城市而言,这条体验线除了承载公共交通功能之外,更显著的是对外展示智能网联技术。所以我们还采用GPS等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融合,车辆能够实现实时局部路径规划功能,实现直行、右转、跟车、车道内绕障等功能。”在智行者工作人员看来,这条公交体验线要提供更高效、更便捷、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绿色的出行体验,从而满足市民对智能网联体验需求。“芯屏汽合中的汽,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,还有智能网联车。这几年,政府持续发力,合肥智能网联车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。”
“聪明车”已经跑了近300公里
有了“聪明的车”,还得有“智慧的路”和“协同的云”,这部分主要由链上企业大唐高鸿完成。
“十五公里的线路,一共有15个路口,每个路口都是不一样的。”这两天,大唐高鸿的工作人员一直在“陪跑”。“每天试验时间几乎超过了十小时,主要花在了跑后的调试上。比如,路口车道、全景都需要更细致调整、建模。”
从开跑当天算起,这趟备受关注的“聪明车”已经跑了近300公里。“可以说,它每前行的一步都记录在我们的云控平台中。”而大唐高鸿的技术人员也会实时监控车辆试跑状态,并通过云控平台来调整下一次运行方案。“按照进度,其中一辆车有望在十月底调试完毕,市民预计可以在十一月中旬体验。”
“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,车辆承载量在10人左右,保障人人有座。”大唐高鸿工作人员提及,搭乘此体验线需要预约,并在预约站点上车,而云控平台将全程进行管理。“我们还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观光车,每一位乘车人通过这辆车,感受合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。”
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